曾被誉为“地堡克星”的美国GBU-57钻地弹,号称能穿透60米混凝土,却在实战中被伊朗的地下设施轻松戏耍。
GBU-57,代号“巨型钻地弹”,是美国军工体系倾尽心血打造的终极“开锁匠”。它全长超过6米,体重13.6吨,光是这个体量,就足以让任何对手的防御工事设计师彻夜难眠。
它的外壳由特种镍钴钢合金铸成,坚硬到足以在万米高空坠落、与地表发生剧烈碰撞时保持完整。弹体内填充了超过2.4吨的烈性炸药,爆炸威力堪比一枚小型战术核弹,却又巧妙地规避了使用核武器那条敏感的红线。
更让五角大楼引以为傲的是它的“大脑”枚智能引信,它能在穿透不同介质时,实时感知硬度变化,像个经验老到的爆破手一样,自动选择最佳的起爆时机,确保将每一分能量都释放在最核心的部位。
按照美军官方的说法,这把“钥匙”足以撬开6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,或是凿穿40米厚的坚硬岩层。为了给这把钥匙配上一把合适的“锁匠”,执行投送任务的,也只有世界上唯一的隐身战略轰炸机B-2。这一切,都为GBU-57披上了一层神秘而强大的威慑光环。
然而,一个连军事爱好者都能看出的破绽,却从一开始就被宣传的光环掩盖了。
B-2战略轰炸机的最大理论载荷是22吨,而一枚GBU-57就重达13.6吨。所谓“一次挂载两枚”的说法,即便成立,也必然要以牺牲大量航程和机动性为代价,这个过程中,他们必定会有损耗。
真正的崩塌,始于它离开靶场、飞向真实战场的那一刻。五角大楼曾为它设计了一套近乎完美的战术,“鱼贯攻击”,即让多枚GBU-57以极高的精度,先后命中同一个弹坑,直至掏空目标。
这个战术构想,在亚利桑那州试验场那些精心准备的特制靶标上,或许取得了傲人的成绩。但在地质结构复杂、防护手段多样的真实世界里,它很快就露了怯。
2025年,一场针对也门胡塞武装山地隧道的模拟打击,成了它第一次公开的难堪。一枚13吨的炸弹从天而降,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,结果仅仅是炸塌了洞口表层的浮土和碎石。不到24小时,胡塞的工程队就用挖掘机重新开辟了通道。
这次失利并非偶然,《华尔街日报》的一份深度调查报告揭示,GBU-57在面对由不同材料构成的复合防护层时,实际穿透力只有理论值的54%。别说40米,它连32米厚的坚硬岩层都难以逾越。
当矛头指向真正的“终极堡垒”——伊朗福尔多核设施时,问题变得更加棘手。这座设施,仿佛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公开羞辱GBU-57而存在的,它深藏于地下90米,选址在库姆市南部的坚固花岗岩山区,将大自然变成了自己的第一道防线。
其内部结构更是借鉴了俄罗斯最顶尖的地堡技术,铺设了多层钢筋混凝土、蜂窝状的吸能缓冲结构和厚重的防爆门。通道设计得如同迷宫,弯弯绕绕,旨在耗尽任何钻地武器的侵彻动能。这座要塞,从诞生之日起就仿佛在对大洋彼岸的美军竖起中指。
面对这堵铜墙铁壁,美军的打击评估变得含糊其辞。尽管时任总统特朗普曾高调宣称“福尔多完了”,但伊朗方面却轻松地表示,地下核心设施安然无恙。有内部评估认为,就算两枚GBU-57能奇迹般地命中同一点,其最大穿深也就在80米左右,根本够不着福尔多的核心。
更何况,让两枚十几吨重的无动力炸弹,在复杂气流影响下,分毫不差地落入同一个直径几米的弹坑,这在技术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神话,至此已经摇摇欲坠。
2006年,当美国首次高调公布GBU-57的惊人参数时,大洋彼岸的中国军工团队,立刻将它锁定为对标和赶超的目标。
美国人想用一把“重锤”砸开地堡,那我们就造一把“快刀”切开它。于是东风-15C弹道导弹项目应运而生。谁能想到,当中国的工程师们在纸面参数上完成了对这位“假想敌”的全面超越后,却从各种渠道得知,这个对手在实战中的表现竟如此拉胯。
东风-15C的设计理念,从根本上就与GBU-57不同。它不依赖重力,而是依靠弹道导弹赋予的恐怖加速度,在末端以超过6马赫的速度俯冲。由此产生的20亿焦耳动能,远超GBU-57那13.7亿焦耳的“蛮力”。
它的战斗部是一根长达2.5米的“钢钉”,弹体由高强度纳米钨合金打造,辅以特殊的引信技术,确保在高速穿透过程中弹体不会解体,内部元件也不会失灵。更致命的是,它采用了“分段爆燃”技术,就像一套组合拳。
第一级战斗部在接触地表的瞬间引爆,功能不是为了杀伤,而是像个“清道夫”,用巨大的冲击波瞬间击碎表层最坚固的混凝土或岩石,为后续侵彻扫清障碍。紧接着,二级主战斗部如同一枚摆脱了束缚的锋利钉子,长驱直入,在目标最核心的深处引爆,完成致命一击。
投送方式的差异,更直接决定了战场上的生杀大权。GBU-57需要昂贵且脆弱的B-2轰炸机临空投放,这无异于将一块价值连城的“肥肉”送到对方的防空火力网之下。
而东风-15C依托机动发射车,由弹道导弹运载,能够轻易撕开大多数现役防空系统的拦截,实现了真正安全、可靠的防区外打击。
在西北戈壁靶场的极限测试中,东风-15C成功击穿了掺入特殊纳米材料、专门用于模拟顶级防护工事的90米厚花岗岩标靶。这场矛与盾的竞赛,因美军的“过度宣传”,意外地让另一位选手的硬核实力,得到了最鲜明的凸显。
美军的困境,最终由自己的高层亲手揭开。当特朗普总统在一次会议上得知,被吹得神乎其神的GBU-57,其库存竟然只有区区20枚时,当场勃然大怒。他质问国防部长:“这玩意儿能打几个目标?”
全球总产量仅30余枚的GBU-57,面对这样的消耗比,其战略威慑的价值瞬间大打折扣。
让盟友们感到寒心的是,沙特在目睹了GBU-57在也门的模拟表现后,随即暂停了与美国的某项联合军事演习。一位日本自卫队的军官甚至在私下里和同僚吐槽:“我们花天价买来的钻地弹,恐怕连冲绳基地那几十年的老防空洞都悬了。”
最具讽刺意味的一幕,来自胡塞武装。在美军那次失败的轰炸演示后48小时,他们就用一枚高超音速导弹精准反击了沙特的一处油田。事后在导弹残骸上,人们发现了一句用阿拉伯语刻下的嘲讽标语:“谢谢美国的钻地弹,帮我们扩建了新仓库!”
其实我国早已研发出一种抗压强度高达60000psi(磅/平方英寸)的超强混凝土,其硬度堪比金刚石。
在各大国的实验室里,电磁助推技术的初速已经突破每秒3公里,一旦这项技术成熟并应用于钻地武器,其穿深或许能轻松突破100米大关。材料科学、先进制导技术和新型炸药的研发,也从未有过片刻停歇。
或许在不远的将来,新一代的“地堡终结者”将彻底改写地下攻防的格局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每当一种更锋利的矛诞生时,也必将催生一面更坚固的盾。
下一次,砸破神话的又会是谁?
西安股票配资平台,配资点评网,正规配资炒股平台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