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2年,撒切尔武力拒还香港,邓小平说:毛主席早料到这一天
“马岛战争”以英国的大胜而结束,此次英、阿大战,使“铁娘子”撒切尔夫人在国际上的声望达到了顶峰。站在首相府办公室的窗前,撒切尔夫人手里端着一杯红茶,看着遥远的东方,自信地说道:“是时候解决香港问题了!”
令撒切尔夫人绝没有想到的是,在三个月之后的中国北京,挟“马岛战争”胜利之威、准备震慑邓小平屈服的她,却在与邓小平会谈之后,忧心忡忡地离开了会议室,然后一不小心从人民大会堂北门的石阶上重重地摔了下去。
虽然在我国的报道中,给撒切尔夫人留了面子,没有把这番影像和照片报道出去。但她摔倒的这一幕,却成了全世界媒体争相报道和关注的焦点,人们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疑问:
“邓小平到底对撒切尔夫人说了什么?让这位意志如刚的“铁娘子”如此心神不宁,竟然从人民大会堂的石阶上摔了下去呢?”
这还得从那场举世瞩目的中英香港问题谈判说起。
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
1982年9月22日,北京秋高气爽,撒切尔夫人乘坐一架英国皇家空军专机在北京机场降落,前来接机的有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文晋夫妇、港督尤德爵士和“船王”包玉钢等人。
撒切尔夫人此行到中国最核心的目的,就是和中国领导人会谈香港问题。为了大造舆论,在来北京之前,撒切尔夫人就事先发表声明:“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”。她想通过这种方式,来试探中国方面的立场。
撒切尔夫人强调的这“三个条约有效论”到底是什么呢?
1840年以来,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,受尽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羞辱。英国在1841年到1898年的57年间,3次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中英南京条约》、《中英北京条约》和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》。
这“三个条约”不但把香港岛、九龙半岛霸占为英国的殖民地,还将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和262个离岛强行租借99年,纳入英国的殖民地范围,使殖民地面积扩大了十倍,这也使香港离开祖国的怀抱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。
新中国成立之后,中国政府庄严宣告:废除一切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,香港必须回归中国!
鉴于中国政府对收回香港的强硬声明,撒切尔的这番试探,无异于是向中国摊牌:英国要继续霸占香港。
邓颖超欢迎撒切尔夫人
9月24日上午,撒切尔夫人雍容华贵地来到了人民大会堂,她身着一袭蓝底红点丝质西装裙,颈上带一条珍珠项链,手挽一个黑色手带,微笑着与邓颖超交谈片刻后,就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,前往会谈所在的福建厅。
与邓颖超提前迎接她不同的是,撒切尔夫人都快走到福建厅门口了,依然没有见到邓小平的身影,她心中是忐忑还是期待我们不得而知,但她的表情却是十分凝重的。
正当她面带犹豫、思量是进是停之时,福建厅的大门豁然敞开,邓小平满面笑容的从厅内走了出来,和撒切尔夫人握手问好。
撒切尔夫人说道:“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,看到你很高兴。”
而邓小平的回话却是出人意料:“是呀,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,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,欢迎你来呀!”
不知道撒切尔夫人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是如何理解的,听到这番话后感受如何,但是现场的陪同人员显然一愣,这让善于揣摩弦外之音的人不免开始胡思乱想。
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交谈
步入福建厅后,邓小平半靠在沙发上,状态十分的轻松,而“铁娘子”却神情严肃,危襟正坐。闲聊几句后,记者们被请离会场,会谈正式开始。
这是一场必将载入史册的会谈,现场进行了卫星直播,全世界的有心人都关注着这会谈的每一个细节、每一句话,对于关乎自己命运和前途的香港人来说,更是目不转睛的看着会场内的一举一动。
撒切尔夫人在刚开始的会谈中,不但盛气凌人重申“三个条约仍然有效”的观点,还完全无视中方提出的“十二条方案”。
撒切尔夫人要求在1997 年之后,英国仍继续管辖香港,并以威胁的口气说:
“要保持香港的繁荣,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。如果中国宣布收回香港,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和后果。”
撒切尔夫人
香港,是全世界效率最高的港口之一,在欧亚经济方面是金融中心,对于已经走向衰落的大英帝国来说,继续拥有香港不单是维系面子的问题,还有实实在在的利益。
香港每年给英国带来的超过50亿英镑的收入,这占了英国海外投资总收益的一半还多。
对于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金饽饽,撒切尔夫人怎会心甘情愿的拱手奉还呢?她又如何舍得呢!
然而收回香港,是关乎中华民族尊严和威信、关系到如何向历史和人民交待的大事,邓小平的回答斩钉截铁:“香港是中国的领土,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!”
中国政府对于收回香港是决不妥协、决不退让的,这一鲜明立场也通过卫星昭之于全世界。
邓小平地对撒切尔夫人说:“香港主权问题是不能讨论的,我们从来没有承认过三个不平等条约,香港主权一直是属于我们中国,这很明确,没有讨论的余地。”
听了邓小平的话,撒切尔夫人还试图以武力相威胁:“我们会考虑以非和平的方式保留香港......”
邓小平轻蔑地看了她一眼:“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,但打仗是不怕死的!”
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
撒切尔夫人本来是挟英阿“马岛之战”胜利的威势,前来与中国谈判香港问题,幻想着可以继续保持英国侵占香港的三个不平等条约。不过她找错了对象,中国不是阿根廷,香港也不是福克兰群岛。
撒切尔夫人的脸色在听到这句话后,“唰”的一下就变了,在场的人都看到撒切尔夫人,在那里愣了很长的时间。
虽然撒切尔夫人锋芒毕露,虽然他深受丘吉尔影响,强势的有“铁娘子”之称,但在指挥过千军万马的邓小平面前,她毕竟还年轻......
不知道在撒切尔夫人愣神的那段时间,是不是想起了当年英国“紫石英号”被解放军重炮击中,挂白旗在长江边投降的情形,是否想起了在朝鲜战争中全军覆没的英国功勋部队格罗斯特营、皇家重坦克营......
对于英国拒不交还香港的态度,邓小平胸有成竹、从容应对,他说:“当年毛主席早就料到有这一天,并为香港的回归,提前做好了战略和政治外交方面的准备。”
毛主席
为什么这样说呢?早在1949年10月解放广州时,毛主席就把兵临深圳的解放军撤了回来,为什么要这么做?后来《香港华侨报》揭出了其中的秘密:“毛泽东已保证香港地位安全,英国年内承认中共。”
建国之初百废待兴,毛主席看到急于解决香港、澳门的问题并没有多大意义,反而不如利用香港的国际地位,更好的发展海外关系和进出口贸易。
毛主席敏锐地意识到,在二战后的冷战格局中,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会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,而香港暂时留在英国人手里,比立即收回显然更加有利些。
英国为了保护自己在东方的利益,为了维护香港的稳定和发展,必须同中国保持较好关系,而与美国对中国实施封锁保持一定的距离。
正因为毛主席在香港问题上的一系列战略决策,使英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,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。
也正因为有毛泽东这样的战略决策,当美国联合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封锁禁运时,中国能够通过香港这一特殊通道,进口石化、机床等重要的战略物资。
1963年,香港连续9个月滴雨未降,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天气,300多万居民吃水极为困难,香港所有水塘的存水只够香港人喝43天。
这件事情引起了毛主席的特别注意,他经过认真思量,最终做出一个让大部分领导人都感到不解的决定:必须要优先解决香港修渠引水问题。
当时中国大陆刚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,到处都需要钱,毛主席却决定从中央财政拨款3800万元,建设东江——深圳供水工程,引东江之水供应香港同胞。
香港街头等待取水的儿童
毛主席的这个决定,许多领导人都不赞成,可毛主席却说:“我的决定,到30年50年后就会明白有多重要了。”
为了落实毛主席的指示,周总理不惜暂停国内许多工程,筹集资金用于香港供水工程建设。官方的说法是:“香港百分之九十五的居民都是我们自己的同胞,供水工程应由我们国家举办,列入国家计划。”
最终取得的成效是,香港喝上了内地供应的淡水,而英国方面则取消了之前规划建设的海水淡化工程,从此香港饮水之事由内地一言而决。
这就是当年毛主席为何要力排众议,为香港修供水工程的真正原因。香港战后几十年的‘繁荣与稳定’环境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毛泽东的远见卓识刻意营造的。
作为毛主席几十年的亲密战友,周总理深有体会,曾这样说过:“不听毛主席的话,那我们是要吃大亏的哦!”
事实也正是如此,对于撒切尔夫人的武力威胁,邓小平一句话就让撒切尔夫人目瞪口呆:“目前香港供水全是中国政府提供,如果中国政府切断水源,香港将成为死港。”
别看邓小平这句话说得不急不缓,可听在撒切尔夫人耳中,却不啻于一声惊雷。她心里很清楚,不仅淡水,香港居民所需的燃料、蔬菜、肉禽等基本生活物资主要靠大陆供应,只要内地断供,香港马上就得完蛋。
毛主席看事情的高瞻远瞩,他对未来发展判断之精准,一般人根本就看不透。他很多看似不被理解的决定,最后都被证明是正确的。
邓小平
对于收回香港以后的管理方式,邓小平向撒切尔夫人提出实行“一国两制”: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,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,香港、澳门、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。
这个开创性的决策,其根本来源,是毛主席对于和平解放台湾提出的“一纲四目”。
1956年4月,毛主席在政协会议上明确指出:“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情况下,争取用可能的方式解放台湾。”
毛主席托章士钊给蒋介石送了一封亲笔信,其中就阐明了他为和平解放台湾提出的“一纲四目”原则,让蒋介石心动不已。
“一纲”是指:中国台湾省必须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。
“四目”是指:1、除了外交统一在中央外,其他中国台湾的军政大权、人事安排、由蒋介石管理;2、国共双方保证不破坏对方的事情,以利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;
3、如果中国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,中央政府可以拨款予以补助;4、中国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,等条件成熟之时,尊重蒋介石意见和中国台湾各界人民代表协商。
毛主席构想的“一纲四目”,把国民党政府、台湾以及蒋介石的待遇安排得妥妥当当,充分展现了伟人非凡的政治智慧,而这,正是邓小平“一国两制”的雏形。
邓小平希望能在一两年内解决香港问题,请撒切尔夫人和英国政府慎重考虑,否则到时候中国将单方面宣布解决香港问题的对策;假如香港出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,那么中国政府将重新考虑收回香港主权的日期。
邓小平这句话的份量之重,聪明的撒切尔夫人听得真真切切、明明白白。她听懂了,自然也知道这一次的中国之旅,是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了。
从人民大会堂北门出来后,撒切尔夫人神情很是恍惚,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,当走在倒数第二个台阶时,她的高跟鞋和石阶绊在了一起,重重的摔在平地上,可见受到的刺激之深。
撒切尔夫人跌倒在人民大会堂台阶
这一次的交锋,撒切尔夫人完败,英国的这位“铁娘子”,确实顶不过毛主席口中的“钢铁公司”。这个“钢铁公司”,是毛泽东当年送给邓小平的绰号。
回到钓鱼台国宾馆后,撒切尔夫人对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说了一句话,充分表达了她内心无助的感受:“他(邓小平)这个人好冷酷无情呀!
撒切尔夫人看得很清楚,如果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维持香港繁荣发生冲突时,邓小平宁可牺牲暂时的经济利益,也不会在国家主权上让步。
1983年2月,在关于香港问题的政策文件即将完成之前,中国政府正式通告英国,意思也是简单明了:如果英国不进行妥协谈判,那么中国就不再考虑英国合不合作,直接执行主权回归的方案。
英国看到中国的立场如此强硬,只好接受中国的要求进行谈判。
1984年9月26日,经过八轮的谈判之后,在邓小平的掌控下,英国最终选择了妥协,接受了中国提出的“十二条”方针,并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,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都出席了这次仪式。
签署香港问题联合声明
香港回到祖国怀抱
1997年7月1日,被迫离开中国150余年的香港,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,洗刷了近代中华民族的耻辱,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,也证明邓小平提出的“一国两制”伟大构想是英明正确的。
香港的顺利回归,不仅给西方大国以有力的回击,为解决世界上类似问题提供了成功实例,最终也为解决台湾问题、实现中国完全统一,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。
回顾这些伟大的历史进程,让我们不得不佩服,毛主席、邓小平等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远见卓识!
免责声明: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作出更改!
#瞭望中国抗战#
西安股票配资平台,配资点评网,正规配资炒股平台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